房地產廣告:正在轉變中

房編稍微,淺淺講一下,
關於房地產廣告的演變…

1988年以前-紅紙條時代

大概是1988年以前…
曾經這樣的方式,在那個房地產制度正在被建立起來的時代裡,算是主流了好多年、好多年…

『台灣的房仲生態才剛從掮客(俗稱:中人、牽猴子)漸漸有了證照、加盟制度等等』

『也因為房地產當時的買賣不透明、
制度不成熟,所以大部分都是專任委托市場』

(因為當時的市場,有物件在賣,
不要說同業了,連客戶也沒什麼人知道,哈哈)

紅紙條進化:房仲業的小蜜蜂

黃色的板子、黑色的字
貼在電線竿上面…就是小蜜蜂
實際這幾年的觀察,打路面小蜜蜂電話的年齡層,客群已經超過50歲

一般的民眾對於
『小蜜蜂這種有礙市容觀瞻的廣告方式』
可以說是很反感…

效果可以說是越來越差,會這樣要求同事去做廣告
基本上也是很老的店長,對於網路大概是一竅不通…

1999年:手機來了


後來到了1999年,手機開始普及…
做業務的人一定是最先擁有大哥大的一群人
以房地產來說,原本客戶都打到公司市話,
當業務有了個人手機,更好進行個人作業了

這時候,
也剛好房地產市場開始走入品牌化的加盟時代
對行業內的人員管理制度,逐漸完善…

加盟一間房仲店頭,需要一張『不動產經紀人』執照
從事房仲業的人員,需要考取『不動產營業員證書』

這每一步,都是這個行業不容易的進步…

有機會,我們可以訪問『房仲加盟體系的大前輩』
(可以說是歷史人物,來跟大家細說…XD)

2000年:網路帶起 線上廣告的黃金時代


很快的在2000年後,網路更普及,
各種房地產資訊平台
成了過去25年,最主流的房地產廣告平台

市場也進入到房仲從業變得更有制度,
有些非常難的事情,像是『履約保證』、『實價登錄』、『圖資系統建立』…
都是這個行業裡面,非常不簡單的變革…

房仲個人,也漸漸成為一個『獨立的廣告單位』
在各個平台購買廣告,依照自己的方式去做線上廣告


2010年:連阿公、阿嬤都開始玩臉書

2010年FACEBOOK、IG這類的社群平台狂炸全球

(經歷過這個初期的朋友,一定了解那種狂炸感)
(這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方式,發生了很大的改變)

從此,房地產廣告進入:需要『多平台佈局』的時代

『社團』、『社群』開始變成房地產交流的熱區

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變得很迅速、也更透明…
對於買方、賣方而言,要找到一個房仲更是簡單…
也是為了差異化廣告,埋下一個伏筆…


2024年:不動產繼承案件變多、隨著信用管制:市場開始降溫

從2024年下半年,央行開始了新一波的信用管制,
讓這幾年的『房市瘋狂期』進入盤整期
從原本買方數量很多、房子很搶手的賣方市場,
在半年左右的現在,已經進入買方市場,
對於買房,市場更理性。


一般簽 一般簽 到處都是一般簽

也隨著台灣房地產繼承案件增加,
許多共有、持分、困難、特規的房地產物件,
交給一般的房仲買賣,賣方都是給『一般簽』

一般簽就是屋主、中人、房仲都可以賣這個物件
尤其對想要認真銷售的房仲而言,基本沒有運作的保障

房仲公司之間,還會為了公司的『進案KIP』
而互相踩來踩去…吃相難看,
就變成一種行業內痛苦的常態

對房仲而言,沒有辦法好好規劃一個案子的銷售
對於賣家而言,他的案子可能在市場上被喇臭了
價格掛高高,市場一打聽,原來到處都在賣…
這個現象,其實誰也沒有得利:效率還特別低

傳統房地產廣告、代銷公司
同樣,現在也受到市場考驗

建設公司代銷業者,在信用管制開始之後,
有很多房地產廣告,用傳統的方式
(路面廣告、看板廣告等等…)
可以說是打不動了

冷清的接待中心,那種賣壓…
只有行業內的人才能深有感受。

但新房子『真的賣不掉』了嗎?
其實廣告的內容,
很多時候沒有強調到重點…
傳統廣告公司對於網路廣告的不熟悉

造成甲方(建設公司)的錢,
現在是用成效比較差的方式,一直燒…
現場沒有客戶、就是沒有客戶

線上廣告內容的大轉型,
對房地產這個行業而言…
我們覺得,其實才真正要開始…


2025年之後,房仲市場
有一個趨勢是該出現:
『賣方該好好的把專任委託,交付給一個具有廣告策劃能力的房仲』

而不再是放『一般簽』給『很多房仲』
但是卻一樣賣不掉,讓一個案子,
在市場上流動更慢,對誰也沒有好處

該是時候,
找一個具有廣告策劃能力的房仲
為每一個『稀有房地產』
真正深度規劃廣告的策略
用提案式的銷售策略
像賣方報告行銷的方向、規劃、執行

重點是
『不能讓房仲做白工』
這個行業才能更專業


『稀有房地產』這個平台
是由資深的廣告企劃團隊建立

我們會用建案等級的企劃方式
包裝每一個『稀有房地產』
就是為了讓房仲把專任委托拿回來

稀有的房地產產品
好好的賣掉,大家都開開心心



房仲個人-廣告合作
請加入LINE官方帳號『房仲私密處』



返回頂端